疑惑
- 摘自卓滌娜(Joan Chittister)、羅雲.威廉斯(Rowan
- Jul 1, 2015
- 3 min read

最重要的是,疑惑迫使人確認自己向來所信的,真是顛撲不破的。如果沒有疑惑,人生只是包裝整齊的一連串假設,未經測試,未得肯定,不屬於自己,只屬於別人,而我們只是把這些真理據為己有而已。
對真理照單全收,相較經過尋問而接受,其困難在於我們不會甘心為它而死─我們真的不會。我們只會茫然、漫不經心地在一堆走了樣的理念裏過日子。這樣的信仰是外在的,不是內在的──一切只是奉行公事。宏偉的殿宇一見罅隙,我們即時消失;城堡的牆壁一現裂縫,我們馬上轉投較為輕鬆的處所。
相反地,疑惑為堅信之母,我們一旦徹底地對付了它,所錘煉出來的乃是更堅固,而不是更軟弱的信仰系統。我們深知所信的是真確的,因為這是親身的經歷,不是從別人那裏聽來的。壓抑疑惑就是打擊思想,阻止人去質問那無可質問的,只會令人變得更加憤世嫉俗,故更加討厭幼稚的信仰。
真實的信仰是從疑惑開始的。
醫治被動不信之心的良方,就是熱切的疑惑。我們的教會和國家,有太多人從不質疑政府是否守憲,教會是否依循福音。結果我們的愛國之士其實並不愛國,我們的信徒只是隨體制而行,不是跟從耶穌。而我們製造這兩類人的速度是驚人的。
烏納穆諾(Miguel de Unamuno)道:「生命即是懷疑;沒有懷疑的信仰,就是死的。」在這裏,死的不是肉身,而是思想、心靈。更糟的是,未經考驗的信仰叫人自滿,叫人脆弱得無法應付幻變的人生,叫人變成各種偶像的門徒。假如我們還是以為上主是住在天上的老公公,那麼因著太空探索竟然沒見其半點蛛絲馬迹而信仰動搖,也是意料中事;要是我們的信仰從未經過內在真理的考驗,我們會容易被路上兜售各種思想價值的人迷惑。縱使我們以為自己熱中追求真理,其實已經成為千般謊話的消費者。
疑惑消除自滿,使人面向更闊、更好的解釋。這一切,比我們告訴孩子經神話化了的解釋─在他們長大並能接受上主「全然是靈」之前──更好,不管我們自己如何想像不到所說的是甚麼,怎麼可能這樣,又或者在物質世界裏,上主所居的位置到底如何。

當然,硬要解釋、講求「實據」的信,根本不是信;信是「未見之事的實底」。可幸的是,人人都有少許的多馬成分─未摸過耶穌傷口也不信祂已向門徒顯現。未曾親眼看見就不肯相信是人之常情;不管人家所說的是多麼不合邏輯、多麼模糊,我們還是要親自看看其中到底有沒有某些真理。這世界是自己來的麼?也許吧─但極不可能。我是獨自熬過這場大病的麼?或者吧─但在最低落的時候,卻是外在於我的某種力量扶持了我。我一生勞碌,苦不堪言?不盡如此。有時候,在低谷裏,我經歷了非己有的平安與能力。莫非我從未體會上主同在麼?不是。其實有時我是強烈意識到的。
當我們最渴求眼見時,正是信心發動的時候,因為在內心深處,我們堅信著那些頭腦解不通的事物。但通往這樣的信仰道路只有一條,就是必須穿越疑惑的黑夜。
人生總有理性不能夠滿足我們這份覺醒之處:當事物完全不合理又完全真實之時──即如愛與自願犧牲、信任與善良。數據無從解釋這些不能解釋的事物。惟有當疑惑將心扉打開,使我們面對那無法理解的事;惟有當疑惑叫我們熱熾追求真理;惟有當疑惑把我們從安逸之處趕出去;惟有當它將那些與信仰不相配的迷思改正時,我們才開始呼吸到屬靈真理的清新空氣。到時,我們就可以超越感官,進入奧祕之中,讓信仰把眼不能見的、深具穿透力的真理,向我們展現。
Comentários